2025年6月18日的凌晨时分,伊朗革命卫队再次对以色列发动了一轮导弹袭击,首次亮相的是自家研发的“法塔赫-1”新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因被标榜具备高超音速性能,迅速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传,这种导弹仅需400秒的时间就能从伊朗本土精确打击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令以色列耗资巨额、人力部署的反导系统一度显得岌岌可危。
从外观上看,“法塔赫-1”确实显得与众不同,采用了固体燃料推进技术,带来了更为迅速的发射能力,最大射程可达1400公里,飞行速度在13至15马赫之间。它在制导技术上也做了不少改善——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并辅以卫星进行修正,据说其末段的精度误差仅在30米以内。同时,导弹的隐身涂层进一步提高了其突破敌方防线的成功率。更吸引眼球的是其弹头分离设计,战斗部重达1500公斤,特意加装了球形发动机和可变喷口,使得导弹在末端能够进行高速机动,从而提升了穿透以色列防御体系的潜力。
展开剩余63%然而,不少军事专家对“法塔赫-1”是否真的能称为高超音速导弹仍持怀疑态度。这款导弹的气动结构依然属于传统的长锥体设计,与更先进的双锥体或乘波体相比,实际末段的机动性还远远不够,明显落后于那些能够在大气层边缘进行超远程滑翔且持续改变航向的高超声速武器。中国的东风-17、俄罗斯的锆石、美国的暗鹰,无一不是被业界公认为可以在临近空间自由翱翔并凭借出色的速度和机动性能逃脱拦截的“终极武器”。
另一方面,伊朗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技术积累上也并不陌生,许多技术根源追溯到20世纪的中国红旗-2地空导弹、苏联的飞毛腿导弹及朝鲜火箭技术。几十年来,伊朗从外部引进的技术不断融入自身的导弹研发之中,从早期的短程B-611、通达尔-69,到法塔赫-110,直至如今的“法塔赫-1”,其射程和威力可谓节节攀升。
此次导弹发射再一次凸显了以色列反导系统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去年发生的被认为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弹道导弹袭击,还是近期的11轮投放导弹,不论对方能否集中发射超过100枚导弹,现有的防御体系难以承受如此密集的火力。事实证明,大规模导弹的同时齐射,让那些昂贵且复杂的拦截系统捉襟见肘。尤其是随着伊朗导弹战术的不断演变,以色列现有的拦截弹库存显得愈加紧张,这无疑为未来的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尽管“法塔赫-1”是否能够被称为“高超音速”依然存在争论,但其在提升伊朗威慑力和在真实战场上可能引发的混乱是毋庸置疑的。中东地区的导弹对抗,仍然远未落下帷幕。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股票怎样杠杆-正规配资平台官方-a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